政策 | 牛友看两会,提案聚焦:托育服务是短板!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昨天,我们就2019政府工作报告的学前教育领域进行了梳理与解读,详见《政策 | 牛友看两会,中国学前教育怎么走?》。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双职工家庭工作繁忙、生育观念变化、养儿育儿成本高等因素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对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为缓解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将重点放在入托率的提升上。相关数据显示,0-2岁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OECD国家0-2岁平均入托率为34.2%,法国的入托率达到49.7%,瑞典的高达55%,新加坡的近90%,而我国则是个位数(4.1%)。
2017年国务院妇儿工委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在全国四省市(N=4700人)和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十城市(N=10004人)有关托育服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8%和33%的受访者有托育服务需求,但仅有约4%的孩子在接受社会托育服务,表明家庭有需求,但社会缺供给。因此,提振生育率,发展0至3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成为2019年的国民话题。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
▼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王培安:配套衔接,补短板、积极发展托育服务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我们了解到影响群众生育行为的主要不是生育政策,而是经济社会因素,全面两孩政策已经满足了绝大多数家庭的需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大力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补短板、积极发展托育服务,重点满足3岁以下不同层次的托儿服务需求;抓重点、落实育龄夫妻依法享有的各项福利待遇和计划生育的免费服务,落实个税减免扣除,强弱项完善家庭发展的政策体系,支持女性择业的发展,构建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来源:央视新闻)
陈佐东:打造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从政府层面完善顶层设计
“科学完善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有助促进育龄女性生育意愿,降低养育成本,推动家庭与工作双赢,”全国人大代表陈佐东建议,打造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将0至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纳入各省政府工作计划,建立托育服务机构资格审核、业务指导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认证体系;打造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构建培育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托育模式。提升父亲育儿参与率,通过地方立法或相关规定修订,建立完善“亲职假”,让男性承担更多家庭照料责任。(来源:东北网)
无论是民主党派提案,还是受访专家,都认为应首先明确顶层设计。例如,农工党中央建议,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育、人社、民政等行政部门的具体职责;致公党中央则表示,应将幼儿托育服务补充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政支持制度。(来源:新浪财经网)
石宇波提出,“应首先明确一个牵头部门,形成家庭为主导,政府来引导,社会各界来参与的局面。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红线,应该划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缪国乐表示,作为一家民营机构的负责人,多年来,他们在进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但是,0到3岁这个阶段的教育,他一直没有尝试。缪国乐说:“我一直在谋划,但是还不敢进入,不敢进入是因为社会的乱象太乱,我们国家对幼托的标准还没建立。”(来源:焦点访谈)
全国政协委员栾新表示:“以前的管理也没有那么规范,相应的主管部门可能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如果现在把整个标准制定得更加清晰一些,比如(企业)就要达到什么样的资质,有什么样的人员力量,才允许你办这样的托幼机构,把这些界定清楚,加强管理和规范化,可能能解决这个问题。”(来源:焦点访谈)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18部门联合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指出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监管标准,明确婴幼儿照护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从业要求、设施设备、技术流程等规范标准。
刘晓庄:国家发展城镇托育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在向大会提交的题为《二孩落地还需政策完善》的发言中称,尽管国家出台了围绕母婴健康、延长产假、孩子教育等系列配套政策,提升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但效果并不明显。针对二孩的生养问题,刘晓庄提出了国家可发展城镇托育事业。
“城镇职工不敢生育二孩,重要原因是‘孩子入托难,生了没人管’。我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 刘晓庄建议,国家可发展城镇托育事业。
国家要发挥教育、卫生、妇联及社区等方面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育班;支持各地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福利性亲子教育机构,配备专业的亲子教师、设施设备、场地场所等;大力培育和发展托育事业,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在社区开展“短时看护”服务,建立公益性社区婴幼儿托育网点,探究“社区化、就近化”的托育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园区、楼宇成立托育机构,对企事业单位投入到员工托育服务方面的开支,予以一定额度的税收优惠;推行“婴幼儿托育促进工程”,对审查合格的机构根据规模发放一次性奖补资金,以奖代补专项支持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成立托育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居民子女,按月发放托育津贴;建立托育意外保险制度,将托育意外伤害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报销范围,减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承办托育机构的风险。
“如果托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二孩出生率会提高约8个百分点。”刘晓庄称。
张敬华:整合资源进行社区托育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张敬华建议,整合具有保育师、教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以及有婴幼儿照料经验的社区志愿者资源,由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的形式进行补贴,为承担隔代照料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早教培训项目。利用社区日间照料室、活动室等资源,由社区志愿者、育婴师提供临时性婴幼儿照料服务,切实为家庭照料特别是隔代照料提供社区支持。 (来源:东北网)
孙艳玲:多种形式发展0-16个月托幼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孙艳玲建议,发展0-16个月托幼服务。政府将发展公共托幼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在设施、资金上加大投入,在社区、小区规划中,不断完善托幼功能;新社区、新小区同步建设托幼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托幼事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获得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在企业内开办托幼机构尤其是接收0-16个月婴幼儿的托儿所,解决母亲的哺乳、幼儿照料问题。鼓励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增加延伸服务,开办0-16个月托幼服务。减轻双职工家庭的负担,同时使二孩妈妈没有后顾之忧,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来源:东北网)
梳理了很多代表的提案或建议,我们发现“发展0-3岁托育服务”是一个明朗、不得不做的大趋势。一方面与日渐下降的出生率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本身在托育服务领域的滞后有关。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清在推进0-3岁托育服务进程中的难点:家长观念陈旧(在家带娃或老人带娃是习惯);国家政策空白;供给不足(托育机构与专业人员的数量);市场混乱。
接下来何去何从?根据提案,我们也可以抓取到一些蛛丝马迹。
首先,完善顶层设计是当务之急;其次,多方力量兴办托育是必经之路。有观点认为,应坚持公益性,鼓励非营利性。但是,有可能在当前阶段来说,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托育服务不可能一刀切地非营利或高端化,需因地制宜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当然,制定行业标准以及收费标准以兜底,是非常有必要的)。托育服务体系包括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正式照料和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料,涉及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主体。在发展形式上,例如社区托育、事业单位提供托育服务、第三方代运营等等,都是可以探索的路径。需要加快进行托育机构的探索,因地制宜做出合理的样板,以为人民谋福利。
上海,作为托育服务发展较完善的城市,也出现了一边家长入托无门,一边新增托育点招不满的窘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可见,若想让托育服务满足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家庭需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哦。
最后,还想说一句,政策鼓励下的行业势必会经过“草莽丛生”的阶段,但正如“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作为投资者或者实业人,需认真打磨产品与服务,做口碑和良心教育的事业。
因为——孩子才是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均源自官方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最后,祝今年的两会圆满成功!
中国学前教育在2019年有更加喜人的发展!
幼教同仁们,咱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今年愿景
超级早教专家力图为幼儿园教师、家长、高校提供一个留白、共生、和谐可持续的成长空间,竭尽全力集结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引领者与KOL,协同为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做点事儿,而不仅是活着。
若你觉得和我们一样或想成为一员
随时,欢迎加入
●幼儿园安装远程实时监控设备,迎合家长还是迷失了教育与法律?
●幼教女博士带你看日本——不要因为太危险而阻止儿童探索与体验